站点首页 学院主页 招生章程 单独招生 高考招生 3+2招生 专业解读 专升本 校园风貌  
  专业解读
电气工程学院
仪器仪表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数字商务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联系我们
电话1: 0415-3853111
电话2: 0415-3853222
传真: 0415-3853206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洋河大街30号
邮编: 118009
  导航: 站点首页 > 专业解读 > 材料工程学院 > 正文
材料工程学院及各专业介绍
    2024-02-19 21:58:18          已阅读()次

材料工程学院是学院重点发展建设的骨干系,设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焊接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4个专业,现有在籍学生738人。

材料工程学院现有教师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教授2人,副教授级4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9人,辽宁省技能大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拥有5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2人,全国机械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机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市级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3人,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3人,市科技项目发展基金评审专家1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辽宁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承担全国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点建设任务的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是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专业,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教学团队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高级焊工考评员5人,设有电焊工考试鉴定中心,先后承担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和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源于沈飞国际订单班,是学院与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专业,专业面向飞机制造业,与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采用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材制造技术专业是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专业,培养能够运用增材制造相关知识与技能,从事工业产品工艺编制、工业产品质量检测、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以及增材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年来,材料工程学院师生在全国及省各类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荣誉,其中获得国际赛项二等奖1个;国家级赛项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省级赛项一等奖7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3个;教师编写著作、教材近30部,在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省级教学改革成果15项,省级精品课2门,市科技成果奖5项,院级精品课7门。

材料工程学院有价值2000余万元、技术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教学实习、实训条件优良。建有冲压生产车间、模具电加工车间、模具数控加工车间、数控设备生产车间、机械加工生产车间,总面积超过2000平米;建有钳工实训室、铆工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实训室、CAD/CAM实训室、模具CAE实训室、注塑成型实训室、飞行器装调实训室、增材制造技术中心、焊接技术实训基地等15个与企业全面接轨的实训室。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材料工程学院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空间。多年来,材料工程学院建立了以辽沈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卡斯马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山崎马扎克(大连)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福鞍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结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连续多年就业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7%以上。

材料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了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体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全院教师齐心协力,积极完成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等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增强材料工程学院综合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精品专业、特色专业,为推动“双高”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工作!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业及其服务行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系统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模具项目管理、模流分析、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成型工艺制定、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模具制造、模具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具有沟通、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和具有敬业精神的负责任公民,毕业 35 年成为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能手。

二、专业荣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于1988年,已有30年办学历史。本专业是国家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点建设任务专业,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辽宁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辽宁省中高等职业院校模具制造技术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基地,院级示范专业,专业教学团队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获得荣誉如下:

1.《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国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

2.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三维CAD设计大赛》一等奖

3. 第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UGS SOLID EDGE 杯》技能类比赛辽宁赛区一等奖

4. 辽宁省《产品造型与快速成型》技能大赛二等奖

5. “海信杯”全国机械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技能大赛教学设计二等奖

6.沈阳市大学生模具设计师技能竞赛(学生组)一等奖


三、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行业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强化生产现场教学、以岗位技能促教学、以真实任务促教学及以大赛促进教学。在教学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导师制 ”及“技师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人皆可成才,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为学生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沈阳锦达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苏州欧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麦格纳卡斯马(沈阳)等多家企业合作办学,实行“3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四、主要课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主干课程有:机械制图、CAD/CAM应用基础产品三维设计塑料模具数字化设计、冲压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CAE、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应用、模具数控加工与编程、钳工实训、常规机加工实训、电切削加工实训、数控铣削实训、注射机操作实训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等课程。

五、主要就业单位

毕业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中的模具项目管理、模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数控编程、模具数控加工及电切削加工、产品质量检验、模具管理等工作。就业单位遍布丹东、沈阳、大连、鞍山、铁岭、秦皇岛、苏州、上海、天津、宁波、哈尔滨等省内外各大城市,主要就业基地30余个。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近3年就业率分别为98.5%,99.6%和100%。主要就业单位及薪资待遇如下表:

主要就业单位

近三年录取学生数

月薪资水平(元)

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8

4000~8000)+五险一金+住宿

中航工业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

15

40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

40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麦格纳卡斯马沈阳工厂

16

4000~6000)+五险一金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10

6000~10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25

3500~7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12

35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维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4

30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华泰模具有限公司

12

3000~6000)+五险一金


六、专业负责人

高老师 电话18241529026

2.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面向装备制造行业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创新,掌握中等复杂程度焊接工艺设计、结构设计,适应焊接现场施工、焊接机器人编程与操作、焊接设备运行操作及维修、焊接质量检验和焊接生产组织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荣誉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成立于2004年,已有20年办学历史。在博士、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技术能手,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共同努力下。获得荣誉如下:


国家“1+X”证书试点专业

兴辽卓越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

辽宁省“订单、定制、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专业

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

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

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中国焊接协会(丹东)现代焊接技术学院

IIW•CWS•Arc Cup 2017国际焊接大赛二等奖

丹东市装备制造业重点建设人才培养专业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三、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行业为依托,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与省内多家优质企业联合积极开展了“卡斯马订单班”、“中国一重订单班”和“沈飞订单班”人才培养。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了“2+1”人才培养模式,设立“曙光奖学金”作为对品学兼优学生的激励机制。与相关合作企业共同建立了“焊接技术应用研发中心”、“焊接技能培训中心”和“客车焊装生产实践基地”,作为学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平台,进行焊接技术应用、焊接工艺研发以及焊接生产管理,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四、主干课程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如下:焊接方法与设备、熔焊原理与金属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钳工实训、三维CAD基础、焊工识图与制图、弧焊机器人操作与编程、金相检验与分析、焊接操作实训、焊接专业综合实训、焊接工艺规程设计、焊工制图测绘实训、表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五、主要就业单位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就业单位遍布沈阳、大连、鞍山、丹东、凌源、青岛、哈尔滨等省内外各大城市,主要就业基地有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沈阳电气分公司、中国一重(大连)、沈阳鼓风机集团、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集团30余个国内知名企业。

3年就业率分别为98.3%,97.4%和10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5%。主要就业单位及薪资待遇如下表:

主要就业单位

近三年录取学生数

月薪资水平(元)

中国一重大连加氢反应器制造有限公司

39

4000~8000)+五险一金+住宿

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36

3500~8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40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

40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沈阳电气分公司

16

6000~10000)+五险一金+住宿

麦格纳卡斯马(沈阳)

23

4000~8000)+五险一金

大连船舶工业集团

17

3500~8000)+五险一金+住宿

大连山崎马扎克有限公司

18

35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沈阳普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22

3500~6000)+五险一金

格劳博机床(大连)有限公司

5

4000~6000)+五险一金+住宿


六、专业负责人

老师, 电话13464556416

3.《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飞行器数字化制造、飞机数字化工艺、飞机数字化检测等知识,具备飞机结构件数字化制造、飞机结构件数字化工艺实施、飞机结构件数字化检测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数控设备操作、飞机结构件加工、零部件加工、飞机结构件数字化工艺与编程、数字化检测、智能制造生产线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毕业3-5年,能成为所从事行业的技术新秀和技术能手。

二、专业荣誉

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成立于2018年,取得的主要专业获奖好荣誉包括:

(一)专业荣誉

1.沈飞民机-辽宁机电产业学院成员专业

2.与辽宁航协共建“辽宁航协实践与就业基地”

3.辽宁省民用航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

(二)大赛获奖

1.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项;

2.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发明杯”专利创新大赛三等奖2项;

3.荣获“建行杯”辽宁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项,其他奖项10余项。

4.2023年,荣获辽宁省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人机应用”赛项二等奖;

5.2024年,荣获辽宁省第二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赛项三等奖。

(三)科研水平

1.专业完成教科研课题13项、横向课题8项;

2.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3.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三、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秉承“产教融合发展、创新协同育人”的理念,与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沈阳西子航空产业有限公司、沈阳天汽模航空部件有限公司、辽宁航空运输协会、成都纵横大鹏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专业实施“分类指导、个性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兴趣通过卓越技师班、导师班、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科研小组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利用专业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技能大师工作站、教师企业访问工作站等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测绘与CAD、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三维CAD基础、钳工实训、金属零件手工制作与检测、电气装调实训、无人机飞行装调技术、飞机铆装加工技术、飞机钣金成型实训、产品三维设计、飞行器专业综合实训、钣金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车床实训、数控铣床实训、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实训、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实践等。

五、主要就业单位

主要就业单位

月薪资水平(元)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6000+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6000+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000+

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5000+

辽宁锐翔通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5000+

沈阳西子航空产业有限公司

5000+

辽宁航空运输协会

5000+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00+

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000+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6000+

深圳市克洛诺斯科技有限公司

6000+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500+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4500+



六、专业负责人

张老师, 电话18840519126


4.《增材制造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掌握材料成型加工、三维数字建模和增材制造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材料成型技术、三维图形设计和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增材制造相关知识与技能,从事工业产品工艺编制、工业产品质量检测、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以及增材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荣誉(与增材制造技术相关)

1.兴辽卓越专业群建设专业

2.国家级奖项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比赛二等奖;

2019年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三等奖;

2020年创想杯3D打印造型技术竞赛三等奖;

2021年全国数控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二等奖

2022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项目三等奖;

2023年全国工业设计大赛《玩具设计师》项目二等奖

3.省级奖项

2020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一等奖;

2021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设计技术》项目二等奖;

2022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一等奖。

2023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项目一等奖。


三、人才培养模式

在合理设置通识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的基础上,基于成果导向,依据岗位能力要求,开发能够培养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通过合理设置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致力于理论知识向实践性和创新创业能力转变,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双创能力、职业素养”三者有机融合。

四、主干课程

基于学生培养方向和主要就业岗位构建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设备、增材制造工艺定制与实施、UG造型设计、产品逆向设计、典型零件数控铣床加工技术等理论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钳工实训、机械加工实训、3D打印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

五、主要就业面向

增材制造技术专业主要就业面向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鑫精合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天津镭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极臻三维设计有限公司、青岛三迪时空增材制造有限公司、天津清研智束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阳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精合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维用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沈阳三迪度维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六、专业负责人

张老师, 电话13470026637



【发布人:招生就业处】

地址: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洋河大街30号  邮编:118009   招生热线:0415-3853111(222)

[辽ICP备12013829号-1] [辽-GX-2014-06-0003]  版权归属于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