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工程系由原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仪器仪表专业发展而来,1999年学院试办高职教育建立了自动控制工程系,伴随学院55年的发展,自动控制工程系也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秉承学院“区校企联动发展,产学研结合办学”办学理念,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拼搏进取,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自动控制工程系现为学院规模最大的教学院系,现有在校生17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数占40%,硕士以上学历占67.5%,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77%,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自动控制工程系现设有一个首批辽宁省“双高”专业群—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国家“双高”专业群核心专业也设在本系。群内设有6个专业,分别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和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国家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教育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示范专业、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专业点,国家骨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专业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国家骨干专业;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为对接产业示范专业;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对接“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人才需求重点建设专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为对接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新兴专业。
自动控制工程系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自动化技术省级创新型实训基地、辽宁省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公共实训基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培训基地,设有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辽宁省考核中心、江苏汇博东北地区机器人技术培训中心。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造就了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自动控制工程系学生在历届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自动控制工程系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团结同学,教育同学,管理同学,服务同学”为宗旨,以团学活动为平台,以素质拓展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保障,努力构建“育人型、服务性、学习型、实践性、创新型”组织和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新体系,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工程,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劳动观。坚持围绕学风建设抓管理,培养优秀品质与职业技能兼备的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优质的管理和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就业基础,自动控制工程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顶岗实训等培养模式,实施导师制、技师班等特色人才培养,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东软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江苏汇博机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凌源钢铁集团、天士力医药集团、三菱电梯、科勒集团等几十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和就业模式。多年来为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1.《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以智能控制为目标,以工业网络技术为主线,将智能控制软硬件产品有效互联,构建先进自动化控制系统课程体系,培养面向企业技术、生产、销售岗位能在工业智能控制技术岗位从事由智能控制设备、工业控制网络等构成的智能控制系统的装配、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支持、产品销售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荣誉
辽宁省卓越专业群建设骨干专业;荣获国家教材委员会“首届国家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5部;荣获“三菱杯”全国大学生电气自动化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荣获辽宁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项。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依托技术技能平台,以技术创新、技术服务、技能大赛等为载体,组建了导师制拔尖班,个性化、定制化和特色化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新型人才,形成了“1+N”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内容与国家“1+X证书”制度顺利衔接,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考取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颁发的专项技术技能证书。
四、主干课程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有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电气CAD实训、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PLC高级编程实训、伺服控制系统集成实训、组态技术及应用实训、工业网络应用系统设计、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系统集成实训、变频驱动技术实训、MES系统应用实训、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智能控制技术生产实习等。
专业负责人:马宏骞13470020396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智能制造生产线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生产、安装、调试、运维、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 、专业荣誉
国家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师资专业点
省优秀教师团队
2021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获奖情况如下:
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荣获二等奖1项。
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二等奖1项。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参加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三、主干课程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如下: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传动控制技术实训、工业组态技术实训、电梯控制技术实训、电机技术实训、供配电技术、电气CAD制图与设计、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实习。
四.主要就业单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拥有就业基地接近20家,近3年就业率分别为98%,99%和98.7%,其主要就业单位如下:
就业单位 |
近3年学生入职人数 |
月薪资水平(元) |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12 |
(4000-6000)+五险一金 |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16 |
(4000-6000)+五险一金 |
中航工业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 |
13 |
(4000-6000)+五险一金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14 |
(4000-6000)+五险一金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16 |
(3500-7000)+五险一金 |
沈阳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 |
12 |
(3000-5000)+五险一金 |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35 |
(3000-5000)+五险一金 |
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 |
14 |
(3000-5000)+五险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
8 |
(3000-7000)+五险一金 |
大连通用电梯有限公司 |
6 |
(3000-5000)+五险一金 |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8 |
(4000-6000)+五险一金 |
大连海尔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
8 |
(3000-5000)+五险一金 |
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 |
12 |
(3000-5000)+五险一金 |
沈阳东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25 |
(3000-5000)+五险一金 |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 |
5 |
(3000-7000)+六险两金 |
专业负责人:谢海洋13804158886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工实训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智能仪器仪表整机、自动化成套装置及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软硬件系统装调工程技术人员、虚拟调试技术人员、机械设备修理管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改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具有参与沟通、协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和具有敬业精神的负责任公民。毕业3~5年成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能手。
二、专业荣誉
国家双高专业群核心建设专业、辽宁省卓越专业群核心专业、辽宁省双高专业群核心专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骨干专业、国家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教育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示范专业、教育部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专业点、辽宁省教学仪器设备类示范专业点、专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建有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机械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辽宁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三、取得的主要专业荣誉包括: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省一等奖;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国家三等奖;
2021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一等奖2项;
2020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试点赛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二等奖;
2020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019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数字化控制技术赛项荣获蝉联冠军,国际铜奖;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国家二等奖;
2019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赛项省级第一名、第二名;
2019年第五届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内机械表智能生产检查设备领导者团队获得金奖;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国家一等奖;
2018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数字化控制技术赛项荣获一等奖;
2018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及应用”大赛一等奖;
2018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第一名;
2018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自动线安装与调试》第一名;
2017年12月第三届全国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大赛中获学生组团体一等奖、三等奖;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辽宁省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国家二等奖;
2017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一等奖;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
2017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第一名;
四、主干课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有液压与气动技术应用 、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三维建模与投影、工业机器人仿真与调试、数字电子技术应用、零件建模与图纸绘制、运动控制卡系统集成实训、工控传感器电路分析与制作、生产线自动化技术实训 、虚拟装配与装配图绘制、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运动控制可编程系统集成实训、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等。
五、主要就业单位
就业单位 |
近3年学生入职人数 |
月薪资水平(元)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
4 |
年薪8~15万+五险一金 |
宁德思客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大连) |
40 |
(4000-8000)+五险一金 |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14 |
(4000-6000)+五险一金 |
鞍钢集团 |
20 |
(4000-7000)+五险一金 |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8 |
(4000-6000)+五险一金 |
中航工业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 |
15 |
(4000-6000)+五险一金 |
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
10 |
(4000-6000)+五险一金 |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50 |
(3500-7000)+五险一金 |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20 |
(2000-3000)+五险一金 |
英特尔公司中国大连分公司 |
11 |
(4000-8000)+五险一金 |
丹东东方测控集团有限公司 |
10 |
(4000-6000)+五险一金 |
福耀集团(沈阳)汽车玻璃有限公司 |
30 |
(3500-9000)+五险一金 |
海尔集团 |
40 |
(3000-5000)+五险一金 |
科勒(中国)集团 |
10 |
(5000-10000)+五险一金 |
大连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
5 |
(4000-7000)+五险一金 |
江苏汇博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12 |
(4000-7000)+五险一金 |
三一重工 |
12 |
(5000-10000)+五险一金 |
大连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10 |
(3000-5000)+五险一金 |
大连通用电梯有限公司 |
10 |
(3000-5000)+五险一金 |
专业负责人:于晓云13941564096

4.《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群(或技术领域),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设计仿真、运行维护、安装调试、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荣誉
国家双高专业群核心专业
省双高专业群核心专业
国家教育部主办的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专业
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试点专业
辽宁省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
三、大赛获奖情况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集成技术 二等奖
2020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2019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二等奖
2018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8年第四届“汇博杯”全国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大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2017年“华晟经世杯”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及应用大赛二等奖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机械行业选拔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三等奖
2017年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7年第三届“汇博-博诺杯”全国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大赛获得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二等奖
四、主干课程
本专业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弧焊工作站集成、工业机器人仿真、工业机器人拆装调等课程,其他专业课程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
五、主要就业单位
就业单位 |
近三年入职人数 |
月薪资水平(元) |
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12 |
4000~7000元/月+五险一金 |
北京华晟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14 |
5000~10000元/月+五险一金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公司 |
21 |
3500~7000元/月+五险一金 |
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 |
12 |
3000~5000元/月+五险一金 |
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 |
15 |
5000~8000元/月+五险一金 |
大连松下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
16 |
4000~7000元/月+五险一金 |
鞍钢集团 |
6 |
4000-7000元/月+五险一金 |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12 |
3000~4000元/月+五险一金 |
天士力东北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
8 |
3000~4500元/月+五险一金 |
科勒(中国)集团 |
5 |
5000-10000元/月+五险一金 |
专业负责人:蔡月18342529585

工业机器人-校内实训基地
5.《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智能装备的制造及应用企业,培养学生具备智能制造装备应用能力。学生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从事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检测与技术改造等工作,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的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荣誉
对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
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2017年4月,专业教师丁紫佩荣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一等奖;
2018年8月参加第十二届“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获得企业特别奖。
三、主干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器安装实训、传感器应用技术、供配电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机床电气维修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传动控制技术及应用、自动化设备应用综合实训等。
四、主要就业单位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要就业基地20余个,专业对口就业率达100%,近3年就业率分别为98.5%,99%和99.2%。主要就业单位及薪资待遇如下:
就业单位 |
近3年学生入职人数 |
月薪资水平(元) |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6 |
(4000-7000)+五险一金 |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22 |
(3500-7000)+五险一金 |
英特尔公司中国大连分公司 |
12 |
(4000-8000)+五险一金 |
日立电梯辽宁分公司 |
10 |
(3000-5000)+五险一金 |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8 |
(4000-6000)+五险一金 |
迅达电梯辽宁分公司 |
14 |
(3000-5000)+五险一金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5 |
(3500-5000)+五险一金 |
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 |
9 |
(3000-5000)+五险一金 |
海尔集团 |
20 |
(3000-5000)+五险一金 |
丹东新陆电子有限公司 |
35 |
(3000-5000)+五险 |
上海三菱电梯大连分公司 |
9 |
(3000-5000)+五险一金 |
专业负责人
刘娉婷, 电话 18841500730

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基地
6.《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通用机电装备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智能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工业互联网网络运维、工业互联网控制、信息系统管理与运维、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国制造2025”国家产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学生就业领域和就业质量被社会高度认可,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人才白皮书中提到:本专业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工业互联网属于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产物,不仅需要OT(运营技术)和IT(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也需要企业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等多维度、多层次人才。而本专业将方向对准工业互联网的最前沿科技,将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通过精心培养,着力打造符合新型产业岗位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才。
三、主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及应用实训、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电气控制技术及应用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应用、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集成技术与应用、工业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Linux操作系统基础、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应用实训、工业互联网实施与运维实训等。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计算机系统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工业云平台构建与运维等。